苗头
万万没想到,砸场子深圳会在这个时候一下推出6个人才房项目、人才房4422套房源——除了1个地段不理想,砸场子其余5个项目都不算差。人才房比起10月底的砸场子开征房产税传闻,这次人才房的人才房推出对深圳房地产市场的影响,显然更具爆炸性。砸场子
根据深圳市住建局通告,人才房有6个项目住房从11月10日起面向深圳市人才配售,砸场子配售均价为20520-44900元/平方米,人才房满足申请条件即可通过公证摇号的砸场子方式确立名额。
2018年,人才房深圳就提出,砸场子到2035年,人才房深圳将新增170万住房供应量,砸场子其中,60%以上为保障性住房,即公租房、安居房、人才房(统称“公共住房”)各占20%,剩余40%为商品住房。
相当于平均每年新增10万套,6万套为保障性住房,4万套为商品住房。
什么价格呢?公租房租赁价格约为市场价的30%,安居房价格约为市场价的50%,人才房的价格约为市场价的60%。
2018年那会儿,一部分业内人士对深圳这超1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供应计划,都只是笑笑。在他们看来,这是个无法很难实现的天文数字。
现在,冲击来得如此不是时候——购买人才房的门槛非常低,或者说,这应该是深圳有史以来面对特殊购房群体条件最为宽松的一次,约等于向广大在深圳打拼的年轻人和新市民“开仓放粮”。
首先是本次人才房申请条件相当宽泛。
不同于安居房需要轮候,商品房需要积分,申请深圳人才房只需满足有深圳户籍,在深圳交社保累计缴费3年以上,且是深圳认定的人才等条件即可,而且不需要“论资排辈”,都可以参加摇号。
它包括学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,而学历型人才可以放宽到本科及以上,技能型人才只要符合深圳产业发展的,二级资质就可以申请。
用一位房地产研究人士的话说,深圳这两类人才“一抓一大把”。
其次,这次人才房的供应结构,两房户型1957套,三房户型2465套,无论是户型设计,还是配套环境,都与深圳市场上供应的普通住宅“有得一拼”。
由此可见,深圳这次人才房供应对尚在冰冷的行情中苦苦煎熬的开发商而言,无异于在“砸场子”,无怪乎深圳部分郊区型在售楼盘在此之前,早早降价求售。
此间有评论人士称,深圳是在学习新加坡的住房供应模式。
这可能是个美丽的误会,至少新加坡对购买保障性住房是严格限定家庭收入的,而深圳的人才房申购机制,落点在“人才”二字,申请条件当中并无一字提及申请人的收入水平。
公共住房只提供给中低收入者——这是新加坡的公共住房政策得以长期贯彻并且运转良好的基础。根据住房套内面积大小,对应着相应的家庭收入限额,高于这个收入限额就不可以购买,从而保证低收入者有充分的购房机会,并抑制了房价上涨的空间。
除此之外,申购新加坡公共住房的合格申请人,其一个核心家庭(即由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)只能拥有一套公共住房,购买第一套住房10年后可以申请第二套改善型公共住房,但是在购买第二套后的半年内,必须卖掉第一套房子。
还有,新加坡政府会通过多种政策扶持,确保居民能够买得起房,比如提供补贴、低息贷款等等。
无论如何,深圳终于迈出人才房申购机制的可喜一步,这对许许多多苦于深圳的高房价而考虑“外逸”临深片区的年轻人而言,是难得的“上车”机会,深圳的城市竞争力与归属感,也因此变得更友好。
只是希望,深圳在“保障的归保障,市场的归市场”方面,可以做得更好,更有系统性,尽量减少这两个住房供应体系之间的抵牾与互侵。
既然选择了比肩“世界一流”,就应当在限购限价等事关市场“三公”的政策调整与取舍上先行先试,尽最大努力提供最优解。